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的首场赛事在茅洲河(宝安段)鸣锣开赛。宋璐 陈文稻 摄
【资料图】
清风习习,鸟鸣啾啾。晨曦拨开淡淡的雾霭,西乡河与晨起散步、锻炼的宝安市民一同醒来。绿意悠然的碧道沿河水一路延伸,碧水缓流、花木扶疏,来往行人漫步于生态画卷之中,与“林、河、滩、岸、岛”五大生境体系编织出一幅“人水和谐”的美丽图景。
在深圳市宝安区,如西乡河一样的水生态正走进人们的寻常生活,“水清岸绿、鸥鹭齐飞”的鲜活画面,不仅刷新着外界对这里“水体黑臭、垃圾遍布”的固有印象,也吸引了众多水上赛事、文旅项目、优质企业纷至沓来,持续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、幸福成色。
以水润城、治水兴城。近年来,宝安区水务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身体力行、久久为功,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,推动全区水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、历史性转变,昔日的一条条臭水沟、酱油河蝶变为水碧岸美的生态廊道。
守护一波碧水,打造最美湾区核心。今年,宝安水务局将紧扣“一脊一带”、山海连廊部署安排,系统完成33条碧道详细规划的编制,通过精心打造“缤纷碧道网+魅力水岸城”17.12公里特征级水网,支撑西部城市中心环境品质再升级。
撰文:胡百卉 凌秀潜
河流换新颜
以水兴城擦亮生态底色
时隔3年,茅洲河上再现锣鼓喧天、龙舟飞渡的火热场面。今年5月,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的首场赛事在茅洲河(宝安段)打响,24支参赛队伍奋楫碧波上,竞速百舸间。
龙舟赛事得以在宝安重启,离不开茅洲河如今的一江碧水、两岸风华。作为深圳的“第一大河”,发源于深圳阳台山北麓、全长41.61km的茅洲河纵贯宝安南北,如同大树一般散开众多支流,形成的细密水网遍布宝安全域。
依水而居、因水而兴。曾经,昼夜流淌的河水滋养了两岸的繁茂生机与发展沃土,但随着生活与工业污染源源不断直排入河,越来越多的河流水质走向了黑臭的结局。2016年开始,一场“不获胜利不收兵”的治水攻坚战吹响“集结号”,宝安举全区之力向黑臭水体发起冲锋。
以茅洲河治理为先导,宝安在全国率先推行“地方政府+大型央企”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,形成了“高强度持续投入 全流域系统治理 大兵团联合作战”等具有可复制意义与借鉴价值的战略战法,用4年多时间还清了过去40年的生态欠账,基本实现了“三全达标”(明、暗渠全河段达标,干、支汊流全流域达标,晴、雨天全天候达标)的治理目标。
2022年,宝安区66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,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,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河流长度达到106.2公里。宝安水环境综合整治翻开从“治污”到“提质”的新篇章。
时至今日,茅洲河不仅迎来了龙舟大赛,也迎回了消失多年的当地螺、蓝尾虾、黑鱼等水生生物。两岸生机盎然的碧道如同绿色丝带,将湿地、公园、观景台等生态节点“串珠成链”,展露出“水清岸绿,鱼翔浅底,葳蕤繁茂,白鹭蹁跹”的亮丽颜值。
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、生态财富,也是社会财富、经济财富。在宝安,水环境改善带来的综合效益加速释放。茅洲河两岸,以创新驱动为特点的新一代产业争先落户,湾区芯城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子,重大项目与优质企业沿河布局,未来将撑起一条千亿级的产业走廊,成为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碧道绘新景
水润民生增添幸福成色
一泓碧水泽芳草,两岸风光入画来。炎夏的暖风拂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屋顶,吹向清澈的截流河。波光粼粼、水鸟翩翩,一条生态绿毯自河畔徐徐铺展,向城区延伸。于和秀桥上凭栏望去,已建成的截流河碧道示范段绿草如茵、风景别致,人们亲水而坐、面河小憩,在滨水绿廊中感受城市水脉的勃勃生机。
碧道是河湖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,以水为纽带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,旨在打造集安全行洪通道、自然生态廊道、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空间。以截流河为例,未来,全长6.4公里的截流河碧道还将营造“100米宽水脉、500米宽绿网、3公里宽湖海、6公里长水廊”立体格局,通过生态控导实现低碳长效,促成水系空间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。
作为深圳的国土大区,宝安山河湖海资源丰富,随着越来越多河流实现长制久清,沿河而建的碧道成为治水提质的“重头戏”。坚持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推动,宝安在全市率先编制区级碧道建设总体规划,形成“一张蓝图、分片实施”的总体规划部署。截至2022年底,宝安累计建成30个碧道项目,建成总长160.79公里,均居全市各区首位。
今年,宝安区正式启动深圳市西部市级中心区七彩碧道建设工程,规划以西部中心碧道水网为骨架,高标准建设沙井河碧道、松岗河碧道、排涝河碧道、新桥河-长流陂水库碧道、上寮河中下游碧道、潭头河碧道、潭头渠碧道等茅洲河流域7条碧道(一期),为市民带来丰富多样的亲水空间与焕然一新的滨河休闲体验,推动西部城市中心环境提质升级。
届时,西部中心区将全面建成17.12公里碧道,形成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、鸟语花香的生态廊道,为片区打造城水相融的河畔缤纷秀场、蓝绿交织的乐活生态客厅、享河休闲的多元生活载体,以高品质滨水空间全面激发城区活力与魅力,服务60万居住和就业人口,支撑西部市级中心建设。
开启升级版本
高质量水务赋能高质量发展
新故相推,日生不滞。迈上新征程,宝安区水务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系统谋划治水兴城,通过做到4个“2.0”,加快实现宝安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打造排水精细化管理2.0版本。创新排水网格化监管,印发《关于建立全区排水设施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工作方案》,建立“3+N+3”监管责任分工和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;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,创建完成污水零直排小区4261个,比例达到82%;建立全区污水整治联动体系,印发《宝安区进一步强化乱排污水整治工作方案》,推动公益诉讼与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。
打造水污染治理2.0版本。印发《宝安区2023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》,各级河湖长巡河5896余次,协调解决问题383项;印发《宝安区2023年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》,密切关注问题排口和超标河流,11条重点河流水质同比明显改善;深入开展暗涵暗渠溯源纳污,建立溢流排口“每周通报—每周督办”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,针对顽疾问题排口“一点一策”挂图作战。截至目前,全区5172个排口合格率达到99.3%。
打造碧道提质提速2.0版本。统筹全区33条河流蓝脉,通过主脉+支脉+毛细水脉三级碧道规划框架接入“一脊一带二十廊”;遵循“先环境后功能、先碧道后节点”的要求,构建连山通海的滨水公园带;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,打造一河一示范,共计17.64公里,建设面积89.04万平方米,全面支撑西部中心品质环境提升。
打造水政监管2.0版本。扎实开展8场专项执法行动,出动水政监察人员2.33万人次,共检查水资源、河道、排水等场所、区域9033场次;聚焦夜市、夜摊等夜间经济活跃带来路面清洗污水入河的难题,重点监督涉水面源污染、垃圾中转站、农贸市场等6类对象,并在重点面源污染区域开展路面冲洗废水的抽排试点工作,下一步将研究落实长效措施全面推广。